哪一種關係,最令孩子感到痛苦?
不是霸凌、不是成績,而是每天密切互動的大人!

推薦原因:

現代人的生活節奏緊湊,工作與課業壓力大,一不經意,我們無心的話就在大人和小孩心中都造成了傷害,形成惡性循環,讓親子關係越來越差。

本書作者從多年的校園輔導教師和諮商、演講工作坊經驗,發現孩子的困頓與痛苦並非偶然,多半與身旁的人脫不了關係。而究竟什麼最讓孩子感到痛苦?考不好?睡不飽?被禁足?

都不是——這些學齡世代孩子最大的困擾,竟來自和他們每天互動最密切的大人的關係!希望能透過這本書,幫助許多受了傷的孩子,以及那些與孩子互動最緊密的大人——父母師長、親戚長輩……讓大人練習陪伴、和孩子建立起穩定的情感連結:關懷、尊重、支持與肯定,這將使孩子逐漸看到自己的價值,知道自己值得被重視與被愛,並且被允許活出屬於自己的姿態。

精華摘錄:

「對於孩子,你給的是愛還是傷?」
第一本來自學校輔導教師的十年校園觀察紀錄
累積53萬人次UDN人氣部落格「老師,可以和你聊一下嗎?」
32篇孩子的真實故事,呈現大人世界的荒腔走板

  壞掉的大人們常說……
「你這樣我怎麼吃得下、睡得好!」
————總是在孩子和自己意見不同時處在「孩子狀態」的父母。
「如果哪天能不操心他,我就謝天謝地了!」
————總是把孩子當「無能的人」、看不見孩子優點的父母。
「我常想乾脆別管了,但就是放不下!」
————總認為是自己的責任、無法放手的高控制慾家長。

  受傷的孩子們會說……
「我想……,但是我爸媽不會答應的。」
————看著總是訴說委屈的父母,孩子會以體貼順從回頭照顧父母內心的缺憾。孩子逐漸長大後,有了不同想法、卻得不到父母支持時,會下意識地犧牲自我主張,以壓抑內心深處可能背叛父母的罪惡感。
「不論我再怎麼努力,都不會被肯定。」
————青少年時期,孩子會嘗試證明自己的能力,但若得不到父母或師長的肯定,長大後,便會開始證明自己的無能。
「我不想跟大人講,反正講了也沒用。」
————說著尊重、支持卻不善於靠近孩子的父母,無法和孩子建立起情感連結。孩子長大後可能會變得獨立自主,但自小貧乏的情感經驗,卻容易形成在社會、職場上的人際疏離。

孩子是世界最美好的總和,帶著傷的我們,怎麼做才能和孩子一起獲得幸福?

給孩子力量,也需要刻意練習!

 

基本資訊:

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

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

博客來中文書連結
  • 作者: 陳志恆
  • 出版社:圓神
  • 出版日期:2017/12/01
  • 語言:繁體中文

其他好康:

向全球的專家學習新技能!十大熱門 Udemy 線上課程
我是這樣學好英文滴~英文小撇步
我也能做線上課程賺錢嗎?線上課程手把手教學
快加入Fun School Online 臉書社團 追蹤我們的特價課程與學習訊息
使用 e-mail 訂閱 Fun School Onine就可以搶先收到好康訊息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