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唸那麼多書有用嗎?會賺錢的比較實在?』
這個不愛唸書的孩子有個破碎的家庭。媽媽在他出生後就跑了,爸爸要工作,把他丟給爺爺照顧。爺爺的生活只能勉強糊口,能給這孩子的不多。
這個不愛念書的孩子個子比同學小一號,學習能力明顯較差。他的學習很被動,依賴性很強,常常等著老師和同學教他,引導他,甚至等別人告訴他答案。
目錄
Toggle有一次,才12歲的他說:唸那麼多書有用嗎?會賺錢的比較實在。
我問他,為什麼這樣想?
他說是爸爸說的。
身為學生,當功課那麼多,學的東西生活上好像都用不到時,應該都想過:
唸那麼多書有用嗎?
學這些出社會用得到嗎?
尤其遇到很混的老師,上課不知道在講什麼,考試題目很僵化時,更容易這樣想。
到底在學校唸這麼多書幹嘛呢?
以前我也有這樣的疑問。
出社會後,我證實了原來在學校念的那些東西,出社會大多用不到。
諷刺的是,就連專業科目也是,那些理論跟現實執行面有很大的差距。
但是,我明白了另一件事,
原來在學校唸那麼多書,是在學習「怎麼學習」;
考那麼多試,是在訓練「時間管理和策略解題」。
考試時,有的人就是傻傻的從第一題開始作答,眼看考試時間快用完了,背面應用題或是問答題都還沒寫,整個緊張到頭皮發麻。
另一種人拿到考卷就先從頭到尾掃視一遍,看看哪些比分佔得多就先寫,遇到不會的題目先跳過,不浪費時間在想很久的題目上,等有把握的題目都做完了,再回來想困難的部分。
學習,是一輩子都需要的能力。
仔細觀察很多優秀的人,我發現他們不見得有高學歷,但一定都是「積極學習、能自我約束」的人。
各行各業出類拔萃的菁英,常會是在工作之餘觀察學習,就像以前學徒在偷學師傅的技巧一樣,向前輩、對手以及各種資源學習,並思考策略,做出改革,才讓自己能更聰明工作。
並且還要有「很強的適應力、調節力」,就像在考試時那樣,面臨高壓低潮和挫折時,要訓練自己能保持冷靜,做出最佳決策。
你是否在有意識、有效率的學習?
讀好書需要技巧,考高分需要技巧,把事情做好也需要技巧。
但大部分的人,都只是把上面交代下來的事照做,不思考為什麼,跟怎麼做得更好。
從小,臺灣的大人常告訴你,問那麼多幹嘛,背就對了,考高分就對了。所以才有了「背多分」這樣諷刺的用語。
為了當個臺灣人心中有耳無嘴的「好孩子、好學生、好員工」,
於是我們習慣把焦點放在結果,卻忽略了過程的重要性。
你可能會問,
要如何有意識、有效率的學習呢?
下面提供四種提高效率的學習法。
四大提高效率學習法:
方法一、針對你要解決的問題去找答案。
現在找答案的方法真是簡單太多了,最便利的就是用google搜尋關鍵字。
從關鍵字延伸其他關鍵字,從找到的資訊擴展更多的資訊。
但建議要多方比較,不要只看一種說法。因為網路發言很自由,濫竽充數,似是而非的資訊很多,多看幾篇文章,有助你學習較好的內容。
除了搜尋網頁資料之外,也可以改點選「圖片」或「影片」,常常會有意外的收穫。
另外就是看書。
雖然網路上的資料很豐富,但非常零散。對於特定的東西,找幾本相關的好書,可以讓你對特定的主題有較紮實的認識。
如果你的閱讀速度很慢,或知道怎麼快速掌握文字間的重點,可以參考下面的文章和書⬇️⬇️
>> 延伸閱讀:
快速抓重點,過目不忘的閱讀術:年讀700本高效率閱讀技巧大公開
方法二、從你要達到的目標,反推問自己需要具備哪些能力和條件
- 例如你是學生:
想考高分,你要學會分析考高分需要哪些能力和技巧。
也許你需要提高記憶力、學會重點整理、解題技巧、時間控管,讓你能在一定時間內寫完考卷、 並訓練自己在吵雜的環境下作答(這一點很重要)等。
- 針對特殊的考試,例如托福、國家考試等:
你還可以蒐集考古題,上網爬文看看別人怎麼準備,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比較省力的。
透過考古題可以了解題型分布,確定你的考試時間後再擬定你的讀書計畫,安排先學考試比重較重的部分,讓時間有效運用。
- 如果是上班族,想換工作:
你要先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工作,去了解實際在那個職務的人的薪水和工作內容、環境是不是你想的那樣。確認好了以後,上求職網看看那樣的工作通常要求你要具備哪些技能和證照,加強這些技能、考相關的證照,然後往你的目標邁進。
方法三、觀察同領域的人會些什麼,對手的長短處
這是很好的觀察訓練。
不管是學生、上班族或創業家,你都需要用一點心思,看看周圍同領域的人是怎麼做事的。
上課不做筆記的同學為什麼考試考得比你好?
他的秘訣是什麼?
準時下班的同事,為什麼績效比你好?
他的秘訣是什麼?
直接問他吧!
通常虛心請教比你厲害的人,對方都會很樂意與你分享他的經驗。
就算對方不想分享,你也沒有損失啊!
根據我個人的經驗,當我真心讚美我看到對方做得好的地方,並虛心向對方請教時,對方剛開始可能會很客氣說自己沒什麼特別的,但當你問的問題夠具體時,對方是很樂意教你的!
如果對方真的不想說,或一直打模糊仗,那你就笑笑帶過,不要放心上,再去請教其他人就好了。
更重要的是去了解,你的對手為什麼做得比你好?
當你不能直接問你的對手時,因為問了可能人家也不會跟你說,那你就要更細心地去觀察了。
方法有很多種,去看他做的事和沒做的事,去想為什麼他要這樣做,和不這樣做,然後自己實驗看看。也可以從他身邊的客戶、朋友等間接了解,還有什麼是你不知道的。
領外,結交幾個盟友,大家能互相分享、共同學習,一加一大於二,成長速度也會加快。
主動分享你知道的,往往收穫會更多。
當你得到別人的幫忙,心裡是不是很開心、很感謝?是不是會更願意回報幫忙對方?大眾心理是這樣運作的。因此,當你樂於主動分享,別人也會更願意回報你更多!
而且透過教別人,你會重新思考整理自己所知道的知識,是另一種有效率的學習。
方法四、保持好奇心
保持好奇心是維持學習力的一大趨力!也是造就差異的關鍵。
別擔心,這是可以練習的。
練習問為什麼,問自己、問網路、問家人朋友(但不要問太白目的問題,免得被討厭)。也可以訓練身邊的人問為什麼,但不要濫用,不然真的很煩。
練習把自己從當下抽離,用一個客觀的角度或是幻想從他人的角度看同一件事情,產生新鮮感,就會更有好奇心。
最後,
我跟這個孩子說,在學校學的也許以後都用不到,但具備「善於學習」的能力和經的起環境考驗的「調節力」,就是你跟別人的差異。
Stay connected